教师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说教,原来最重要的竟然是……除了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构成教育的要件无外乎“老师” “教室”和“学习活动”。让我们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比得长一点,或许我们就可以从“轮回”的变化里找到教育的本原。

很多时候,我们走得太远太久,却突然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要出发。太累之后,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感悟心灵深处的司南,抬起头看看教育天空闪烁的北斗,我们需要寻找方向。


DSC_5128.jpg


最近,脑子里反复出现“轮回”一词。“轮回”让我联想到了邮递行业,一度衰落,却又因为电子商务而再次变得风生水起,类似的还有电影业等。我们还可以找出很多类似的“轮回”,有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更有螺旋式进步中的否极泰来。那么,教育呢?我们是否也应该在“轮回”的视角下寻找其发展的方向呢?


除了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构成教育的要件无外乎“老师” “教室”和“学习活动”。让我们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比得长一点,或许我们就可以从“轮回”的变化里找到教育的本原。



1

教师价值的“轮回”



从东方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到西方对词根“educat”释意中“引出”“导出”的定位分析,我们都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教师的价值绝非传声筒式的说教、讲授,而应该是在“知人”基础之上的循循善诱。从改革开放之后连续不断的教学改革,到今天全面推进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发现,“教”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点拨和针对性的指导。重温那句“认识你自己!”,才发现我们几千年的努力之后,几乎又“轮回”到了人类文明出发的原点。



2

学习价值的“轮回”



回到远古时期,那时的学习多是长辈们的力行身教,多是生活实践中的感受与认知。到了近代的私塾与学徒制,学习也还保存着生活、思想实用所需的印记。生活、生产中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思考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就学习什么。这一理念在《论语》之中可以处处看得到,如何学习,它就是最好的学习范本。后来的科举以及为大规模培养人才而建立的班级授课制,让学习形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知识传授。从新课程改革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核心就是要找回学习本原的东西,让知识有用起来,让有用的知识鲜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


学习的价值,在应试、功利之中有太多的变异——为了高分,为了升学,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衣锦还乡……或许还有更多,但从原点处看学习的价值,这些都显得过于肤浅。古书里,孔子、孟子、荀子都在倡导“仁”“爱”“礼”“义”的思想,但功利的现实让学习偏离了方向。我们在多处碰壁的痛定思痛之后,发现几经周折寻找的东西,恰恰是先人们所倡导的。学习的价值中,知识只是载体,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更应该关注孩子生命的基色。


3

教室价值的“轮回”


教室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似乎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不就是一个解疑、答惑的教学之地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教室即将,或者说是迟早要消亡的。你看——课本里所有的问题,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答案;同学们想知道的,老师能给的、不能给的,也都可以轻松地从网络上找到注解。如果说教室只是传授知识之地的话,网络教学、微视频教学、空中课堂等模式都足以替代教室。现在我们认识到了教室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课堂上开始有了互动,有了交流,有了小组合作,有了同伴互助……这不也正是私塾里、“生产队”里劳动学习的场景再现吗?


因此,教室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该是情感交流、智慧碰撞、学术研讨的地方。


男孩教育陷入危机,父母老师该咋做?

给自己一次机会
去创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