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日本神道教神社


您可能去过日本的神社,但您知道神社裡的建筑物和祭拜仪式中不同物品的名称吗? 在这裡将为您介绍神道教神社裡20个独特建筑和摆设。

在日本,神道教神社(jinja)遍布各地,可由此得知神道教融入日本人生活的程度,这些神社的建筑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您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吗?以下为您介绍20个日本神社的建筑特色。

1. 树木环绕神社周围


 
人们认为山或是森林都住有神灵,因此多数的神社都盖在森林裡,被称为「镇守之森」,同时也祭拜被称为「御神木」的树木。

2. 鸟居


 
鸟居被认为是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用来区分神域和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同时也是神域的入口。上图是在奈良金峰山寺的铜之鸟居。

3. 手水舍



手水舍是方形的水池,是到神社参拜的人用来洗手和漱口的淨身场所,神道教认为要先洗涤身心灵的污秽,才能进入神社。

4. 参道



参道是从入口到神社时所经过的道路,通常是排成一直线的石板路,但如果神社位在山上的话,会用开垦后的平坦道路取代石板或碎石子。

5. 社务所



社务所是处理神社或信徒事务、贩售护身符等等的场所,建筑物的大小因神社规模而不同。上图是高知若宫八幡宫的社务所。
 
6. 灯笼

灯笼是传统日式照明器具,沿著参道设置作为夜间照明之用,在奈良时代只限用于佛寺,但从平安时代起神社也开始使用灯笼。



7. 狛犬

狛犬长得像狗跟老虎,是虚构的动物,石刻的狛犬被放置在神社入口处的两侧,互相注视著对方,或是背对著神社、面向前来参拜的信徒,用来镇守和保护神社。其他像是野猪、龙、狐狸、狼和老虎等等,都有一样的镇守作用,这些动物被称为神的使者。

8. 注连绳


 
注连绳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绳子,通常缠绕著某个东西或是悬挂在建筑物上。注连绳常用于神道教仪式中,像是作为划分出神域和人类世界的界线和阻隔外面的污秽不洁之物,同时还有展示神明所在的意义。

9. 御神轿(御神舆)
 
御神轿(御神舆)起源于平安时代,是类似手推车的运输工具。主要用于祭拜仪式或是祭典中神明出巡时的交通工具。御神轿(御神舆)又被称作神轿(神舆)。

10. 拜殿​



主殿前面的建筑物称为「拜殿」,是信徒参拜的场所,参拜是为了要表示对神明和神社的敬意,参拜方式依神社而不同,但通常都是向神明鞠躬、将钱放入钱箱摇动铃铛,然后再拍手。

11. 赛钱箱

放置在拜殿旁边的赛钱箱,上方开口处呈现条状,当参拜结束后,信众会投钱进去以表示对神明的敬意,通常是铜板,一些比较迷信的人会投入5元硬币,因为在日文中5元和缘分的缘发音相同,缘分在佛教思想裡被解释为人和人之间相遇的原因。

12. 铃绪

铃绪是神社裡摇铃时所拉的绳子,通常被放置在拜殿和赛钱箱旁边,信徒透过摇动铃铛来表示对神明的敬意。

13. 本殿


 
本殿是神社裡最重要的部分,为供奉神明的地方,也被称作神殿。上图是福冈太宰府天满宫的本殿。

14. 神乐殿

神乐殿是表演神乐的地方,神乐是神道教中献给神明,包含了歌唱和舞蹈的表演,演出者被称作巫女,通常在寺庙工作或是日本神话的表演者。

摄社/末社是神社主建筑物以外的小型神社,这些神社的祭拜用途通常和主神社相关联,也被称作「枝宫」或「枝社」。

16. 石碑

石碑是石刻的纪念碑,上面雕刻的内容依神社而有所不同,较常见的是神社的名字、源由或是关于参拜的相关情报。上图是福冈太宰府天满宫的石碑,上面刻有神社的名字。

17. 护身符

护身符(御守)是神社所贩售,具有趋吉避凶意义的符咒。护身符有各种的形状和不同的尺寸,通常是长方形的小袋子,袋子上面会绣上不同的功能,据说不能打开护身符的袋子,不然法力就会消失,护身符有很多种类,像是考试合格、交通安全、安产和消除厄运等等。

18. 绘马

绘马是房屋造型的木板,常见于神社或寺庙,信徒可以写上自己的愿望,然后再挂到如上图的绘马挂上面。

19.御札

御札又被称作神札,是神社发行的神符,象徵神明的力量,向神社购买神札的行为称为「捐献初穗料」,一般民众习惯在年初购买神札,然后将去年买的旧神札归还给神社。

20. 破魔矢

破魔矢(破魔箭)是新年期间神社所贩售的祈福用饰品,通常和破魔弓成一套。根据风水的理论,在装饰时常将破魔箭对著当年度不好的方位。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